“丹诚相许——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艺术文献暨廖安祥捐赠书画特展”设计手记

微信图片_20210908092032.jpg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丹诚相许——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艺术文献暨廖安祥捐赠书画特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与观众见面。下面从设计者角度谈谈关于这个展览的一些思考与故事。


微信图片_20210908092038.jpg

   ▲展览主海报


微信图片_20210908092044.jpg


字体


“丹诚相许”字体以20世纪初《文艺阵地》《现代》等杂志为参考,设计出具有明显装饰主义风格的字体。同时在篇章标题中也延伸了这一设计风格。


微信图片_20210908092048.jpg

   ▲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

   ▲1938年创刊的《文艺新潮》

微信图片_20210908092055.jpg

   ▲《现代》封面,张光宇设计

   ▲张铁生主编的《青年知识》


微信图片_20210908092103.png

微信图片_20210908092106.png

▲展览篇章字体设计


微信图片_20210908093123.jpg


元素


密码——营救行动与电报关系密切,由“电波”获得灵感,提取摩斯密码为设计元素。同时结合20世纪初的ArtDeco风格,尝试将装饰线与摩斯密码结合。

紫色——海报及展场主色调,代表着神秘与浪漫,神秘是营救过程的紧急与秘密。参与营救的英雄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舍身取义的浪漫侠客情怀


微信图片_20210908093125.jpg


展示


微信图片_20210908093129.jpg

  ▲我们希望色彩能成为展览解读的一部分。紫色既有红色炽热的情感同时兼顾蓝色冷静缜密的思维。


微信图片_20210908093134.jpg

  ▲前言展厅,左右两侧的玻璃外墙,分别以山海做背景,象征着营救的路线。柔和的光线穿透海面,若隐若现地浮出被营救人士的头像和名字,寓意着一种希望。


微信图片_20210908093137.jpg

  ▲另一面展示参与施救人员名单,山石象征着舍身取义的勇气与担当。 


微信图片_20210908093140.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093859.jpg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同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昔日繁华的维多利亚港湾已燃起战火,众多文化界知名人士成了日军追捕的首要对象,危在旦夕。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多次急电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组织并部署多方力量,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将文化名人转送到各游击区和大后方。一场惊心动魄的粤港“秘密大营救”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铺展开来。


微信图片_20210908093859.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093907.jpg


  ▲根据电报内容剪辑的短片


微信图片_20210908094008.jpg

  ▲展厅里回响着低频的电报声,墙上小电视上播放着关于这次营救任务的几封电报,同时,旁边摆放着电报训练机,让观众根据墙面的密码指示,亲身当一回“营救发报员”。


微信图片_20210908094011.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094014.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094016.jpg

  ▲粤港“秘密大营救”中的文化名人艺术文献


微信图片_20210908094709.png

  ▲我们根据资料绘制了营救路线图


微信图片_20210908102214.png

微信图片_20210908102221.jpg


东线:从九龙经牛池湾到西贡,在企岭下乘船渡大鹏湾到抵惠阳游击区。这条线在香港沦陷以前己经建立,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十分重要的海上运输线。

西线: 从九龙经荃湾翻越大帽山到元朗,渡深圳河过梅林坳抵宝安游击区据点白石龙。西线是当时香港难民回国的主要路线,几百名文化精英混杂在逃难的人群中长途跋涉走回。

澳门线:乘船经长洲到澳门,再转赴内地。本来大部分文化人走西线,但是还有一部分电影界、戏剧界的人士,走陆路去东江游击区容易被敌人认出来,只能坐船去澳门,然后再回内地。


微信图片_20210908102224.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02227.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02230.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02234.jpg

▲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被东江纵队安全转移至内地,深圳白石龙正是他们西线从香港脱险后的第一站。白石龙板块做了一个场景化的布置,白色的碎石铺设于展线的两侧,天海背景前布置着高低错落的干芦苇,“夕阳灯”的光线照射在芦苇上营造出登岸的喜悦。头顶的绳网,寓意着穿越日军的严密封锁,营救最终胜利。


   关于芦苇的概念,来自对深圳城市景观的观察。

微信图片_20210908110059.jpg

  ▲策展人王一竹拍摄的深圳南山区大沙河公园的夜景



微信图片_20210908110106.jpg

  ▲“梅州大侠”廖安祥与松柏盆景的摆设,是一种精神象征


微信图片_20210908110108.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0110.jpg

   ▲在被营救的人员中有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先生。我们为此开辟了一个电影橱窗与一个小型观影厅,观影厅中播放《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经典电影片段。





   ▲何香凝、茅盾等文化名人的书画作品及相关文献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07.jpg

   ▲展览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留影墙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11.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14.jpg

   ▲按照书画流派展示廖安祥捐赠的珍贵书画作品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16.jpg

  ▲保卫中国同盟会中央委员会成员合影在香港合影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26.jpg


“隐秘的线”


   我们在展厅中设置一条“隐藏的线”,为观众提供摩斯密码纸,让观众去寻找隐藏在展厅角落中的密码。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29.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32.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35.jpg

   ▲根据卡片上的小地图及指引,观众收集并解密后换取展览纪念品。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37.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41.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143.jpg


宣传物料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636.pn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640.gif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642.jpg


公教活动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645.gif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648.png

   ▲美术馆在展览期间安排了一系列公教活动,有游戏地图的拼图,有电影分享会。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650.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652.pn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656.jpg


衍生品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658.jpg

 ▲这次展览无论海报,展厅,公教纸、文创都使用了摩斯密码的元素,这种视觉装饰也是一种内容的传达。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701.jpg


幕后花絮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703.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706.jpg


写在最后


这篇小文主要是记录下作为设计者的角度如何面对一个主题性展览的一些思考。做这样的展览设计,既是协助策展人更好的呈现历史文献、书画艺术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对历史、对艺术持续学习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708.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711.jpg


微信图片_20210908114714.jpg